黄元御(1705年~1758年)名玉璐,字元御,别号玉楸子,潍坊昌邑黄家辛戈村人,清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,曾任清室太医,著有《四圣心源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长沙药解》《金匮悬解》等医书,被誉为“一代医宗”。

书香世家立志青云

黄元御,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。出身世代书香门第,自小聪颖,超乎常人。黄元御立志“常欲奋志青云,以功名高天下”,15岁即为诸生,18岁就中秀才,文采斐然,是邻里皆知的才子。

雍正十二年(1734),黄元御突患眼疾,不得已延医就诊,却遇庸医误治,数年后左目失明,从此断送仕途。

哀痛之余,黄元御在当地名医、好友刘太吉的劝说下,发愤立志:“生不为名相济世,亦当为名医济人”,他放弃了学习多年的四书五经,精研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等医学经典著作,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。

妙悟岐黄出任乾隆御医

乾隆十五年(1750),皇帝病重,几经调治,不见好转,太医束手无策。时值黄元御游学帝京,被荐到皇宫为乾隆诊治,几剂药后,竟然病愈。于是,乾隆御笔题词“妙悟岐黄”的匾额,以示褒奖,并留黄元御在宫中为御医,还御赐一副玉石象棋、一个楸木棋盘,黄元御因此有了“玉楸子”的雅号。

从此,黄元御开始了供职太医院的生涯,成为乾隆御用太医。乾隆十六年(1751),乾隆巡游南方各地,他作为御医随驾四方,一时风光无限。

不慕虚名潜心治学

黄元御从事御医数年,甚得皇上欢心。正在前途一片大好之际,他却认为自己“历年多矣,元草未就,帝眷之隆,何可恃也”,繁庶的事务使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,也无法实现自己悬壶济世的夙愿。所以,他放弃高官厚禄,托故离开皇宫,回到民间。

乾隆二十二年,黄元御在行医、著述生活中因过度劳累,身体中虚,渐成重症,抱病回到故里,居于昌邑城南隅书斋,至乾隆二十三年(1758)九月十七日溘然长逝,归葬新郭祖茔。乾隆皇帝得知黄元御过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,亲书“仁道药济”四个字缅怀其一生的医术与医德。

医学著述流传于世

黄元御学习医术,从精心研读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入手,继而研读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难经》等中医典籍。他在《四圣心源·自序》中说“医有黄帝、岐伯、越人、仲景,四圣之书,争光日月。人亡代革,薪火无传,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,既解《伤寒》《金匮》,乃于己巳二月,作《四圣心源》,解内外百病,原始要终,以继先圣之业。”足见他重视传承,惠及后世之心。

黄元御一生医学著述颇多,主要有《素灵微蕴》《四圣心源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长沙药解》《金匮悬解》《四圣悬枢》《伤寒说意》《玉楸药解》《素问悬解》《灵枢悬解》《难经悬解》等。他提出的“扶阳抑阴”以祛病延年和主温重阳的观点,独居医家一宗。此外,他对于瘟疫、痘疹发病机理的认识,更是独创见解。

重塑“黄元御”,传承精神润泽后世

在黄元御中医精神的鼓舞下,为传承黄元御精神,将正宗、优质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,潍坊华仁中药有限公司勇担历史责任、重塑“黄元御”品牌,让这个清代名医的风骨精神走进现代生活,让更多患者受益。

“黄元御”品牌下设多系列医药产品,精选道地药材,反复炮制而成,浸润黄元御大师的一代风骨,精神润泽后代。

匠人匠心做好药,惠泽患者获好评